政策速递丨财政部发布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4月24日首发
2025年4月16日,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
今年我国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的基建项目;重大工程: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速铁路网升级、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等。
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新型基础设施:5G基站、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底座;新型消费扩围:其中3000亿元专项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覆盖家电、汽车、智能设备等领域。
此次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安排细化,将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于4月24日启动,今年共发行21期,时间从4月至10月,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其仍分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三种,发行期数分别为6期、12期、3期。4月24日首发20年期、30年期特别国债,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5月23日首发50年期特别国债。
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通知》,我国特别国债发行呈现三大结构性调整:
规模扩容:全年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同比增加3000亿元,增幅达30%,创历史新高。
期限拉长:首次引入50年期超长期品种,匹配国家重大项目的长周期资金需求,同时通过拉长债务久期降低短期滚动偿债压力,优化债务结构稳定性。
节奏优化:采用分21期滚动发行的方式,结合市场流动性状况灵活调节供给节奏,既平滑了集中发行对资金面的冲击,又通过稳定的发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资产,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根据财政部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政策及市场操作流程,投资者参与特别国债投资可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政策解读与资质确认
财政部通过招标公告明确各期国债的期限、发行规模及利率区间。投资者需满足《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批办法》的硬性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信用评级等要求,确保具备承销或投标资质。
第二步:投标准备与提交
系统注册与认证: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系统完成账号注册及身份认证,确保交易合规性。
材料准备:在招标日前1个工作日提交《投标申请书》,注明投标价格、数量及利率;机构投资者需同步提供资产负债表、风险承诺书等文件。
第三步:中标确认与资金划拨
财政部采用“荷兰式招标”规则确定中标利率及机构名单,并于招标次日公布结果。中标方需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缴款,逾期将取消资格并纳入信用黑名单,确保发行效率与资金到位时效性。
个人参与渠道:个人投资者可通过银行柜台、证券交易所间接参与国债投资。
续发定价规则:续发国债采用“续发行价格=原国债价格+应计利息”模式,保障市场公平性与价格连续性。
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简介
产业互联网分会于2024年5月6日经中国信息协会批准成立,分会秉持“提供伴随式服务、践行智库型组织”宗旨,坚持“桥梁纽带、合作平台、行业智库、发展中心”定位,力求成为产业互联网行业内沟通交流的桥梁、资源共享合作的平台、智慧决策支持的智库、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心。目前,已吸引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众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中央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以及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技术、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的机构等等120家余家单位加入。
分会独特优势
政企互动:参与政企互动,领悟最新政策,优先获得行业发展的最新政策支持。
行业研究:参与行业研究,深入行业前沿。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健康发展。
资源共享:接触并利用协会内的高质量资源,包括前沿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合作机会:与产业内其他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合作,为“走出去”赋能。
品牌提升:借助协会的品牌效应,提升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相关阅读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