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调查报告》
原创
2024-08-05 20:03:32
·
张健
7月1日,《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调查报告》在“产业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上正式发布。报告从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资源化、产品化和资产化的总体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主要
7月1日,《2024年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调查报告》在“产业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报告从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资源化、产品化和资产化的总体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主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总结梳理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四类典型数据产品,明晰了产业互联网平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能的四种角色,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更好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交易,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产业创新升级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引。本文将对《报告》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目前,全国已有1000余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主要产业领域。其中上市公司30余家,2023年上市公司总营收规模超5,700亿。从概念上来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特征是从交易切入,本身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市场载体,提供了一种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易市场,利用数字化手段,把数据作为重要的驱动要素来推动各种资源的协同,最终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在修路,修路是帮助中小企业把货卖出去。路通了,后面才可能搭载各类交通工具,可能用高铁,可能用货车,可能用卡车,可能用自行车,可能用跑车。之前的工作更多是在谈论车这种工具,忽略了路的事情,只有把路修好,后续各类交通工具才能够有序的去搭载着人和货实现自由的交互。首先,从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2012年开始一波互联网的前驱就已经在B2B领域探索了商情服务的数字化。最早有中国制造网、敦煌网、慧聪网等这些平台,解决了行业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链接的问题。第二阶段,大部分平台从12年开始介入到了交易的本身,做了供应链的优化,缩短了供应链中原先大量的中间流通环节,包括一批商二批商,甚至中间可能有的行业会存在4级5级的经销体系,提升交易效率,产生不同的交易模式。第三阶段,为了使交易和交付更加顺畅,大量平台开始集成外部合作方,对原来供需两端的能力进行数字化改造,做需求端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化定义,供给端做碎片化供给能力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第四阶段,在协同之后,做了大量智能化的工作,大量高质量数据集在模型算法的加持下,开展了大量智能化创新应用。产业互联网平台在行业中利用采购、服务的规模效应和供需匹配的网络效应,去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这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真正的价值。在这四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平台本身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数据原生型的企业,平台所有数据的采集是来自于平台业务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应用和服务,也是服务于平台自身的运营和平台上所有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近10年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其能力的进化和数据价值的释放,是相伴相生,呈现出螺旋式迭代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基本判断和认知上。工作组通过近三个月的线下调研和线上调研,形成最终的结果报告。目前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了所有的产业赛道,区域也覆盖了华北、华东、川渝、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从规模上来看,大部分的平台都在10亿到100亿规模。数据体量上,产业互联网平台大部分的数据体量在10个TP到100个TP之间;数据类型及来源上,产业互网平台超过76%的数据是高度结构化数据,具备了高质量数据集的基础。其次,它数据来源更多是平台自有渠道。数据本身上,数据采集范围基本上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供应链产业链的主要环节。第二是在平台自身业务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能够全面反映出来所服务垂直细分产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数据更新频率上,70%的企业实现了无论是平台运行数据还是产业链上数据的热更新。所以从数据资源总体情况上来说,产业互联网平台是拥有能够实时刻画产业运行情况的高能热度数据。数据跨境流动上,虽然现在只有10%的企业涉及从境内的服务器向境外传输数据,或者从境外远程访问境内服务器。但随着整个产业出海趋势的加剧,平台在海外开始布局大量的线下仓运配体系,布局海外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所以这两年整个平台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的趋势在加速。数据治理情况上,80%的企业已经开始做治理,但是在数据质量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上,基础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强。数据加工使用上,90%以上的平台都对各类型的数据做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分析。全面服务到平台上的所有中小企业转型的全过程,覆盖了中小企业的设计、采购、仓运、生产、销售、风控、决策、授信等场景,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数据产品上,产业互联网平台基本上拥有了4大类的数据产品。包括行情分析、项目咨询、业务优化、金融风控等。这些数据产品其实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面向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或者说面向着生态合作伙伴开展收费的行为,有的是以会员费,有的是以技术咨询费,有的是以技术服务费的方式来开展,间接形式实现了平台数据产品开发的相应收益。数据资产化上,典型特征是在场内挂牌登记的比较多,但在交易环节,挂牌后实质性的场内交易订单很少。我们理解可能是场景没有找好,平台进入场内进行交易的场景在哪,用户在哪?但是场外交易是活跃的,资源入表只有个别单位在这里面做了探索。总体来说,就是登记挂牌多,场内交易少,入表仍在探索。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发挥作用,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第一,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说有了通路,其第一个价值效益就是快速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转型的获得感,从交易环节入手,帮企业把东西卖出去、节省采购成本。这些平台企业不仅在帮企业赚钱,同时还通过集成各类信息技术服务帮企业省钱。 在省钱的过程中,平台又采用了一种让中小企业更能听得懂的这种方式,它是在做生意,所以大量的信息技术服务,中间是以免费甚至是平台自己补贴,或者以非常低的价格来为中小企业来提供的。第二,解决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各平台基于自己积累的高质量数据资源,结合模型算法的应用,开发了大量垂直产业领域的AI应用,从产业大脑角度来说,从“数据”到“智慧”的。第三,科产金融合,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来说,供应链金融基本上是标配增值服务,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怎样跟银行合作,实现产业数据跟金融风控模型之间的翻译,让银行能够看得懂产业数据。当平台拥有大量的数据之后,它变成了一个数字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有需求发现机制,大量中小企业在平台上进行应用,有很多应用场景,而且有数据作为养料供给这些数据科技公司作为训练的样本,同时它又有很重要的市场渠道,有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出来之后,可以快速将这些应用推到市场中摊销。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时也是产业创新的加速器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很多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始拥抱地方产业集群,如何让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力量跟产业集群的生产制造资源充分融合在一起是当下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一级正在考虑的问题。数据来源于各行各业、来自于各种渠道,在这个基础之上,有业务活动的数据,包括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产品数据,以及在供应链上涉及采购、仓储、物流、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数据。获取数据之后,平台一方面服务于自身的运营管理,同时也在做帮平台实现它的创新优化,支撑和开发了大量的数据产品,进而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作用。第一,政府侧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群体、行业了解关注不够深入,同时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价值要素释放了解不多。相关的政策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缺少一种方向性的引导,这是导致场内交易少,目前场内这套从登记到估值到交易到入表的模式,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通常是以信息技术服务,以会员费的方式等等面向上下游客户来提供的模式,匹配度不高。第二,大量产业互联网平台对于自己拥有大量的高质量数据不自知,对于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的规范性和支撑能力不足的,将数据转化成数据产品的能力上和意识上也不足。尤其是数据权属问题,这个数据是共生的数据,还是平台自有数据,还是属于客户数据,这些数据的权属到底怎么去定义?资产化开发之后,将来会不会被秋后算账,这是大家的一个担忧。第三,数据资产化缺少操作指引,不会做成为典型问题。很多平台仍存在数据=数据资产入表的认知误区。最后,在数商服务市场中服务供给不充分。现有数商大多针对公共数据(静态数据为主)、大企业数据(封闭性较强)、toC平台个人数据(数据维度复杂度不高,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类型、特征及应用需求不相匹配。第一,数据驱动平台进化,加速平台向产业数据科技公司升级。原先产业互联网平台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媒体中很多诟病,认为是“数字化贸易商”,那第一步要解决在行业中的身份角色定位,去改变行业传统的贸易行为和交易规则等等。我们看到大量平台其实是在做产业数字化的服务商,面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大量的数字化工具并且下场做了大量的数字化改造,包括车间的改造,工厂的改造等等。下一步,大家其实是在于基于沉淀的数据,基于大量通用大模型,基于掌握的算法,基于产业资源优势来做整个产业数字科技的孵化。国联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典型,从原来的信息服务到了中间的交易服务,到后面尤其是2019年国联股份上市之后,从原来简单的交易开始逐渐拓展它的供应链服务,到中间的产业数字化服务,到目前平台上有了大量的面向行业企业的一些 AI的应用的服务,这是我们看到对于平台来说数据真正的重要性。第二,平台向产业数字科技公司进化,DT能力是基石。在平台数据治理能力上,本身随着平台下一步业务发展,数据必然会指数级增长,另外数据汇聚和流动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延伸,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和难度也会越来越高,DT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基石第三,平台数据产品供给会极大丰富、交易活动异常活跃、数据业务收入成为重要来源。我们理解平台,下一步要做的方式是如何把自己大量的面向行业中小企业、面向客户的所有服务,封装成为一个数据产品,从数据产品的角度来说,平台其实是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客户,去做大量数据产品的应用开发和服务。从整个趋势上来看,我们看到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来说,尤其对于头部的平台,行情分析类数据产品会成为标配。中间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基本上金融风控类的数据产品会成为平台的标配,无论是在产融、保险、保理等等各个方面。但是从最大的量上,无论是数据产品的数量还是收入的占比上来看,业务优化类的数据产品应该成为主流。所以在整个数据产品的供给上来说,将来会极大丰富,交易活动会异常活跃,而数据业务收入也会成为平台下一步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总体上来看,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会成为在整个产业领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潜力军。这种是从两个维度来看的,从平台的渗透率上来看,虽然说平台覆盖了基本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但是渗透率其实是很低的,整个行业的平均渗透率是在3%左右,甚至有的行业比这个数据更低。但是我们无论是跟2C类的商贸流通领域相比较,还是跟国外头部的行业平台比较,还有一个6~10倍的增长空间。综合测算,目前产业互联网平台应该是带动了超过150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让这些中小企业能够充分的享受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红利,未来3~5年之内,随着平台不断的渗透,平台能力的不断强化,其实能够带动1000~1,500万的中小企业来进行数字化转型。第二个维度上看,从平台企业本身的数据交互量来说,也是行业重点企业的249倍。其次,从数据要素的流通体系上来看,无论是从场内交易还是场外交易,尤其是数据要作为生产要素发挥作用,一定是跟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相伴相生,而且这种交易是具备了高频动态实时的关键特征。产业互联网平台本身对数据的采、传、存、用等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自身各种业务行为是紧耦合的。从这种角度来判断的话,它一定是中小企业转型的重要通道,也是场外数据交易的主要场所。从场内交易上来看,无论是作为数据的供应方,还是从数据的需求方,还是从数据产品的提供方上来说,都应该是场内交易的主要玩家。无论是数据二十条也好,三年行动计划也好,包括网信办、工信部、数据局即将要出台的围绕着数据要素的各种各样的政策也好,其实都在做一些探索和试点示范,做一些政策的实验。对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一类主体,相较于目前的一些数商,无论是技术性数商,应用性数商,还是流通型数商,还是即将要进入到这个赛道里面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龙头企业来说,都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可以成为,而且是应该成为各类政策试点的试验田。第一,政府侧要加强沟通交流、纳入工作体系、加大政策支持、组织宣传推广。国家部委应该把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其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创新,新型工业化,产业出海的一个重要抓手,适时能出台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专项的政策。从相关的行业,有必要针对性研制分类别分行业分场景的数据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规范,明确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采集的原则范围,不同权属数据的加工使用、应用和流通交易的模式和规则。要支持全国性数据交易所,加强与产业互联网平台,还有产学研用金等方面的合作,探讨场内场外相结合,合规高效的数据流通的交易机制,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相关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在场内进行登记挂牌和交易。同时要支持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据资产化的相关试点,引导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参与数据要素的相关的大赛,案例征集,试点示范等全国性活动。
从地方政府上来说,通过政策采信,金融支持,产业资源的开放等措施,招引和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深入参与到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结合各地产业特征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度合作,探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之间的运营的模式和路径。第二,市场侧要明确核心作用、构建服务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来说,一定要把数据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增强平台在整个发展全过程中数据要素化的思维和策略。要加强数据+场景+技术的融合创新,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服务生态方来说,无论是作为交易服务机构、技术服务方,怎么样深入去理解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资源的特征,理解它数据产品的生产、服务、应用的典型特征,以及数据资源入表的情况,去提出更适用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方案、产品及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第三方服务机构来说,对于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来说,下一步要重点思考怎么在政策宣贯、行业研究、标准研制和生态图谱上做好相关工作。喜欢就点个“在看”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