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部人工智能政策解读:产业侧重和方向差异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产业政策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
据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4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70部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其中中央17部,地方政府53部。在地方政府2020年后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以山东省出台数量最多,遥遥领先。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主体对产业链行业应用层的关注明显多于基础支撑层和软件算法层。
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中含有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促进词条的政策数量占比达一半以上,多地出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加速比拼。
来源 | 数字化讲习所
作者 | 李昕 匡广思
导语
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数字化水平的升级,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凸显,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ChatGPT的出现掀起了又一波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正逐步进入效率化生产阶段。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产业政策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6月14日,我国中央及各地政府已相继发布多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重大场景应用”、“标准体系”、“技术安全体系”等关键词成为政策重点。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通过中央及各地政府网站统计出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本文并将围绕上述政策,从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工智能政策概述
(一)“十四五”规划的正式发布,新一轮人工智能政策继续推动
(二)人工智能产业链政策分析,行业应用层关注度高
二、中央层面人工智能政策
(一)人工智能政策发展阶段
(二)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为贯彻落实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部署
(三)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重点:标准化、安全合规
三、各地方政府人工智能政策
(一)响应号召,山东省出台政策数量遥遥领先
(二)围绕各地经济特点制定政策
(三)2023年北上深发布人工智能重磅政策,万亿级市场风鹏正举
1. 北京市
2. 上海市
3. 深圳市
四、总结
附录一:中央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汇总(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4日)
附录二:各省市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汇总(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4日)
01
人工智能政策概述
(一)“十四五”规划的正式发布,新一轮人工智能政策继续推动
2020年人工智能进入了产业化新时代,政策上更加聚焦产业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场景应用、技术标准化、技术伦理等方面,政策主题由引导发展向加强治理转变。
2021年3月国家公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相关表述达到59处,这表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战略不仅可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提升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大致可分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人工智能治理政策、人工智能促进政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十四五”规划、综合政策、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发展政策、人才政策、其他等11个类型。
含有人工智能产业词条的政策数量占比为20%,含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词条的政策数量占比为18.57%,含有人工智能促进词条的政策数量占比为14.29%,但三种政策的内容有大部分共同点,政策范围广泛,覆盖基础设施、软件算法、行业应用等多个领域。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政策越来越注重对实体经济的全面影响,并从最初的智能制造领域向全社会多个领域进行拓展。地方政府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规划政策。
人工智能治理政策占比为11.43%,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AIGC产业化应用加速,人工智能进一步向金融、艺术、新闻、创作等新领域渗透,使得人工智能监管技术不断升级和复杂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监管”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十四五”规划、综合政策、三年行动计划、人才政策、高质量发展政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政策的数量占比在1-9%之间。其中,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政策占比为5.71%,实现规模化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目的,可以助力实现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经济增长提速、国家综合竞争力增强等目标。
图1: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类型占比(不完全统计)
资料来源:政府网、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注:本篇报告政策统计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4日,下同。
(二)人工智能产业链政策分析,行业应用层关注度高
人工智能产业链可以分为基础支撑层、软件算法层和行业应用层,我国制定的各项人工智能政策均涉及到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三个层级。其中,涉及行业应用层最多,软件算法层次之,而基础支撑层最少。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应用市场广阔,且企业集中在应用层,优先对应用层的研究与推广可以快速扩大产业规模。
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主体对产业链基础支撑层的关注与软件算法层相当,但不及行业应用层。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时常联合发布政策,因此,这些政策主体对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十分相似,主要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环节布局科技研发项目重点,建设人工智能相关重大工程,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
在基础支撑层,我国相关力量较为薄弱,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强劲的国家相比,具有明显差距。为了快速弥补中国在基础层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人工智能政策,支持和鼓励人工智能基础核心技术研发。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政策中均提及推进智能计算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硬件研发。例如,在基础支撑层设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与方法等重点专项,建设人工智能数据训练资源库等。
在软件算法层,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方面。例如,教育部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重点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专业型及复合型人才,突破类脑智能、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增强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制造业等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科技部、工信息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软件算法层加强人工智能前沿重点技术布局,开展自然语言理解、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研究。
在行业应用层,我国较为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场景的应用,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医疗、金融、教育、养老等领域深入融合。即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发,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建设智能社会进程。如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包括制定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开展智能产品应用试点示范等,以此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
同时,国务院在深化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相关政策中指出,要增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据分析算法与工业知识的集成创新水平,构建一系列分析软件与系统以适应不同的工业场景,同时利用包含深度学习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工业智能软件,形成独特的解决方案。例如,教育部发布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中,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实际应用,建设智能化校园,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以此提升教育质量和校园管理水平。
科技部、工信息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行业应用层主要推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汽车等应用推广工程。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主要参与人工智能项目及重点工程建设的辅助工作,对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指导作用较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主要对人工智能产业各环节的生产应用进行监督,推进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市场健康发展。
02
中央层面人工智能政策
根据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不完全统计,中央层面国务院、全国人大自2020年起至2023年6月14日共出台了4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教育部、中央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出台了对应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政策共计13部。
(一)人工智能政策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政策分析与展望(2022)》报告,2015至2016年为第一阶段萌芽期,该阶段是人工智能政策发展的初始阶段,政策发布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2017至2019年为第二阶段发展期,十九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1+N”政策体系,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其中,“1”是指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首个系统部署的文件,也是面向未来打造我国先发优势的顶层设计文件,将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N”是顶层设计出台之后,部委层面陆续出台的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落地政策,其中工信部、科技部发布的政策主要涉及数实融合、场景创新、区域创新等内容,国家标准委、发改委围绕标准体系、伦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开展工作。
自2017年《规划》颁布后,人工智能政策发布进入密集阶段;2020至2022年为第三阶段趋缓期,随着新冠疫情给国际形势带来了新变化,加之很多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规划纲要都是3年期限,使得近两年人工智能政策发布数量减少,但随着各行业人工智能不断升温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正式发布,新一轮人工智能实施规划又将开始,政策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二)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为贯彻落实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部署
国家层面强化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部委层面聚焦战略落实和细化。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为贯彻落实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部署,也相继出台了相关行动计划、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从“优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三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
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随后科技部又公布了《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支持建设包括智慧农场、智能港口在内的10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这一系列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将着力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1:中央层面人工智能战略规划
(不完全统计)
资料来源:政府网、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三)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重点:标准化、安全合规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领域的管理规定也先后出台。2020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颁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2022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对新时代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中表示,到202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系;本次征求意见的《办法》对人工智能数据合规性、生成内容合法性提出进一步要求,未来相关政策有望精细化管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23年4月11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开发及应用进行规范,对AIGC产品提出了若干合规要求,主要体现在数据安全、内容合规和知识产权保护三方面。
03
各地方政府人工智能政策战
根据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方政府在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期间共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53部,其中各个省份出台政策数量不均,山东省出台13部,安徽省出台6部、广东省出台6部。根据对各地方政策的梳理分析,发现地方政策在响应中央政策发展方向之余,依据地方优势,发展侧重点稍有差异。
(一)响应号召,山东省出台政策数量遥遥领先
地方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中,山东省(13部)、安徽省(6部)、广东省(6部)位居前三位,山东省出台政策数量遥遥领先。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山东省出台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中,青岛市出台5部、济南市出台3部,东营市、淄博市、威海市分别出台一部;山东省发布的人工智能政策中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共计5部,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共计4部,共占比69.23%。
创建人工智能先导区是工信部面向智能经济发展推出的战略性举措,旨在建成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放大人工智能“赋能”效应。山东有着制造业、大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2020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广应用,尤其在先导区,相关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智能产品亮点频现。
济南开展的人工智能泉城赋能行动重点围绕制造、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覆盖17个行业和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资源池,目前已发布486个应用场景需求和605个解决方案。
2023年2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在全市15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中率先挂牌。为强化产业聚集生态,当地为企业从房租补贴到算力服务再到园区建设、场景“揭榜”等提供了从200万元到千万级别的真金白银政策支持,累计征集发布的4050个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应用场景中,已完成配对的达到931个。
按照《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省以济南、青岛为龙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要初步建成,先导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
图2: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各地方政府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数量
(单位:部)
资料来源:政府网、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二)围绕各地经济特点制定政策
各地已经关注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价值,出台政策举措进一步统筹人工智能发展的要素资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各地的政策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北京侧重于人工智能核心软硬件的提升,上海注重激活民营资本投资人工智能,深圳则重视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多城市正在根据自身优势,打造适合自身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例如,“云上贵州”的称号,彰显贵州省数据资源的优势。下一步,贵州将在算力方面进一步发展。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李刚在2023数博会“AI新范式与智能计算高峰论坛”上表示,贵州正在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贵州将以此为依托,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未来的重要抓手,加快提升算力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实现高质量配置、高效益供给,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综合建设探索新经验。
表2:2023年节选地方政府最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政府网、数字化讲习所、零壹智库
(三)2023年北上深发布人工智能重磅政策,万亿级市场风鹏正举
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多地密集发布人工智能利好政策。作为国内AI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城市,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接连发布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文件,政府引导、资本入场、巨头布局、产业链企业积极投入,AI产业又现蓬勃发展态势,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数字经济新生态,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俨然已经按下“加速键”。
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根据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国内已有超过半数的大模型实现开源,北京、广东、上海在开源数量和影响力上均排名前三。
1.北京市
北京连发两项重磅政策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一是《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二是《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3年5月23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实施算力伙伴计划,与云厂商加强合作,提供多元化优质普惠算力。加快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实现异构算力环境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提高环京地区算力一体化调度能力。
此外,2023年5月30日,北京市还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推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实现突破。面向人工智能云端分布式训练需求,开展通用高算力训练芯片研发;面向边缘端应用场景的低功耗需求,研制多模态智能传感芯片、自主智能决策执行芯片、高能效边缘端异构智能芯片;面向创新型芯片架构,探索可重构、存算一体、类脑计算、Chiplet等创新架构路线。积极引导大模型研发企业应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加快提升人工智能算力供给的国产化率。
2.上海市
2023年5月30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等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措施可分为三方面:
1)为民营企业租用算力提供便利。统筹全市政府投资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中立普惠、持续迭代、安全可靠的公共算力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券支持民营企业租用算力、存储资源。
2)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新基建。延长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贴息政策执行期限至2027年底,提供最高1.5个百分点的利息补贴。
3)为民间投资的数据储存和算力资源寻找市场。推动“补需方”改革,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通过政府采购、租用等方式使用民间投资的数据储存和算力资源;推动政府部门租用民间投资专用算力支持大语义学习、元宇宙、时空底图等专业场景应用。
3.深圳市
2023年5月30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在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和人才要素供给、保障措施六大方面提出了建设方案。
《方案》指出,要整合深圳市算力资源,建设城市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全市可统筹的公共智能算力及相关网络带宽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鹏城云脑Ⅲ项目2023年年底前启动建设;同时加快实施“智能算力网络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及验证”项目;积极有序集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的智能算力资源,与周边城市加强智能算力合作,谋划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
《方案》还提出,推进“千行百业+AI”。实施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示范扶持计划,鼓励金融、商务、工业、交通等行业企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生产、服务和管理方式进行升级。推动人工智能在设备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基于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智能分拣等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加强制造业数据的采集、利用、开发,探索建立企业数据“标注+训练”闭环机制,储备高质量数据集,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机器人。加快推进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
04
总结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数字化水平的升级,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凸显。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70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其中,中央出台17部政策文件,地方政府出台53部政策文件。在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中,政策主题由引导发展向加强治理转变,人工智能政策较为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场景的应用。
自2020年起,在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以山东省(13部)、安徽省(6部)、广东省(6部),出台数量最多,位居前三。根据对各地方政策的梳理分析,各地错位发展态势明显,且都围绕当地的经济特点展开。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中含有人工智能产业词条的政策数量占比为20%,含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词条的政策数量占比为18.57%,含有人工智能促进词条的政策数量占比为14.29%,多地出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加速比拼。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